第125章 展望年产一亿和十亿吨钢铁的时代(下) (第1/2页)

加入书签

【作者提示:本章为正文剧情需要,不读问题不大,直接去读正文124章“作家的话”里参考的那篇演讲稿和看对应的视频就好。】

“前不久,我在缺乏研究思路的时候,顺手写了一篇还未发表的短文。这篇即将在修改后于几天后正式投稿的文章,核心观点只有一个:过去的所有或真或假的‘传统文化’,在今天都不够用了,必须发动所有人来制定新的‘礼乐’,也就是道德和价值观,社会才能继续前进。否则我们的对外开放在文化和社会层面必然停滞不前。如果我们不希望中国也进入混乱分裂的后现代文化状态,就应该创造一种新的、积极的文化生产模式。

“前面我提到,优秀的文艺作品,会反映动态的社会,或者是动态社会的截面。所以,能引导社会积极向前的文艺作品,一般不会忽视社会主要的变化动力。工业社会里,最核心的变化动力是科技进步,这一点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工业化时代没区别。但是,只有一部分人越过社会边界的时候,他们可以对比身后静态的农业社会,体会到这是一个动态的世界。一旦所有人都进入工业社会了,一起随着科技进步往前走,很多人会失去对比的参照物,会觉得进步停滞,说这是一个像亚细亚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一样——‘内卷’的世界。所以,这个时代,积极的文艺作品,应该更充分地展示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互动。

“另外,能广泛传播的文艺作品,必须深入分析现实社会的矛盾。在消极方面,要把最严重的隐患暴露出来,给全社会足够的警告;在积极方面,要设想在技术变革背景下,人和社会如何解决眼下的问题,走向更好的未来。这样的文艺作品,我认为应该归类为科幻作品。

“据我所知,目前我们对科幻文化有两种典型的错误认识:第一种偏见认为,科幻是小孩子看的科普故事,类似于童话,不是严肃作品,不需要认真对待,但要像其他儿童产品那样严格审查。这种偏见需要很长的时间去推翻,但我估计不会超过一代人的时间。

“第二种偏见认为,科幻作品的核心是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小说的科学细节一定要多,工程逻辑上要自洽。但却完全忽视基本的数理逻辑,甚至缺乏对情节以及其中细节和人物形象的打磨和考量。如果拍成科幻电影,一定要用技术元素制造大量视觉效果,但是情节和人物塑造反而不那么重要。这个偏见会是未来发展科幻文化的另一个更重大的障碍。

“科幻作者虽然往往熟悉科技,但毕竟其中的绝大多数不是科学家,也不是专职工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言情小说相关阅读: 独宠假千金?真千金决绝断亲! 改命记实录 小白的异界情缘 爷,你儿子黑你账户拿了你两百亿 团宠:帅哥们都上赶送好感度 至尊新纪元 全民觉醒,我sss级天赋无限多 破妄归真,尘缘已尽 重回八三:从改姓开始 初恋背叛,我和明星女友在一起了 重生下乡,娇知青嫁糙汉成万元户 我在都市卖妖肉 国师大人重生后靠抓鬼直播爆红了 让你写热血,你写八佰,保卫上沪 相士之梦行者 【快穿】每个世界去踩坑 要命!分手后我成了前任小叔的白月光 再回首我心依旧 小福星,捡回家,全皇朝都旺疯啦! 带着空间跟在主角后面捡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