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启河助尧成长壮大 (第1/2页)

加入书签

启河要求的事,还没有哪个氏族敢拒绝。

筑路队开始了常年累月的工作。

时间过的很快,两个月,半年,三年。

启城,三苗部落,高平部,三个点,以启城为中转点,除了一些山路还未全部打通,其余地方都有了路的雏形。

启河曾经策马奔腾,只用了月余就从启城跑到了欢兜氏。

这两年多来,启河命人把煤铜锡铁铅等矿产,运到启城,建造了一座浩大的青铜器作坊群。

他将生产出来的高品质青铜器,做成农具,兵器,生活用具,低价换给三苗部落和高平部。

三地互通有无,交换物产,生产力显着提高。

百姓收益,可以做到丰衣足食。

就连高平部北面的东夷部落,也从中获益,用上了先进的农具及生活用品。

启河又带着一支大商队一路向北,前往东夷部落,和炎黄部落。

经过一路辗转打听,启河的商队来到了陶寺,这里有一个十三岁的孩子,名叫祁放勋。

启河来看自己的学生尧了。

十三岁的尧在今年,被长兄帝挚赏了封地陶寺,辅佐他治理陶,成了陶氏的族长。

尧已经是个小大人,个头也蹿起来了,举止也稳重了。

而启河依然还是五年前的青年模样,丝毫没变。

母亲庆都自从夫君帝喾亡故,便跟随儿子尧到陶寺居住。

师生见面,颇为亲近。

尧执弟子礼对启河十分恭敬,恳请启河在陶寺多住些日子,聆听教导。

就连尧的母亲庆都,也劝解启河留在陶寺居住一段时间。

启河也有心帮助尧,于是就答应了下来。

启河让交易完货物的商队返回启城,只留下十几名亲随跟随左右。

启河跟随尧走访了陶寺的地盘,这个氏族不太大,只有两三千人,占地也就后世的一个乡大小。

陶寺在汾河下游区域,依偎浍河,地处一处狭长峡谷的平原地带,东西都是山脉,

这里的土地还算肥沃,挺适合种植黍子粟米等农作物。

由于上几个族长不善管理,陶氏百姓生活颇为疾苦,温饱都难以解决。

启河先教导尧兴修水利,依托浍河,开荒挖渠,尽量扩大农田面积。

又把在启城的那些农业技术拿出来,全教授给尧。

更多内容加载中...请稍候...

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畅读模式、小说模式,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返回顶部↑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页

修仙小说相关阅读: 我的两千四百年日记 重生张三丰自带系统 凡尘剑心2无常 八卦钥匙 大唐开局震惊了李世民 相父安心养老,和约阿斗去签 汉末三国:大哥,看这大好河山 汉末浮沉书 沈家大小事 中医大师扁鹊 带着美女闯三国 带着AI去穿越 云尧长歌 大唐:九五至尊 三国之开局被捆到刘备军营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记,绷不住了 莲花楼之与君同逍遥 天幕:海外遍地银山金树,速抢 无敌县令:从替哥哥入洞房开始 行走在元朝末年